长沙望城区铜官是唐代陶瓷文化重要承载地,铜官街社区有着丰富的陶瓷烧制非遗文化资源。浪花志愿服务队与铜官街社区共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并形成了“传承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典型案例,具有一定传播力和可复制性。
一、明确项目主题,组织谋划得当
(一)充分挖掘资源,打开思路格局
活动前,指导老师多次前往铜官街道实地调研,充分挖掘铜官非遗文化资源。通过三次工作推进会,确定了“五育促成长·非遗润童心”的活动主题,以非遗文化传承为主线,将五育课堂作为载体,遵循“知-信-行”路径,帮助当地留守儿童实现“知晓理解非遗文化,认同相信非遗文化,弘扬传播非遗文化”的阶段性跃迁。
(二)建立实施制度,明确任务分工
在指导老师的统筹下,实施总协调制,设队长一名,负责协调活动、对接学校和社区,及时汇报并解决突发状况。实施小组制,根据志愿者专业和特长,设课程组、调研组、研学组、宣传组,各司其职,提高了服务效率。实施任务清单制,活动开展前,每组需制定任务清单,仔细列出待完成事项、对接单位、物资准备、采买明细、活动预算、预设成果等内容,确保各类活动按质按量按时开展。实施日责任人制,活动期间每天设一名责任人,对当天的各项活动跟进和协调,负责主持当日总结会议、上报活动情况等,保证每日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二、遵循“知-信-行”路径,文化传承给力
(一)知晓理解铜官非遗文化
1.走进铜官窑遗址公园,了解家乡陶瓷文化服务队志愿者带领留守儿童来到铜官窑遗址公园,通过参观博物馆、聆听谭家坡遗址讲解、观看纪录片等形式,知晓一千多年前铜官窑彩瓷远渡重洋成为“外销第一瓷”的历史,感受到铜官陶瓷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
2.探寻非遗传承工匠,感受铜官工匠精神组织留守儿童参观铜官古街传统制陶工作保留得最完整的广华鑫陶瓷手工坊,经营者是非遗传承人刘志广大师。刘大师讲述了制陶工艺和铜官古街陶瓷文化,他认为非遗文化创新要从前人的智慧中寻找最经典、最古老、最精湛的传统手艺。大家被他坚守传统工艺的匠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动。刘志广大师向大家展示拉坯、画纹样等制陶工序,亲手教授制作陶罐,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二)认同相信非遗文化
1.体验非遗主题课堂,体验非遗文化魅力。围绕铜官窑陶瓷特点,服务队开设了以陶瓷体验课堂,包括手工泥塑制作、绘制陶瓷环保布袋、书写刻在瓷器上的唐诗、画出美丽家乡等,让留守儿童在课堂中发现陶瓷之美,感知非遗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在充满乐趣的探索和创造中自觉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
(三)弘扬传播非遗文化
1.讲非遗文化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浪花志愿服务队的党员、团员志愿者带领留守儿童少先队员来到铜官古街,共同讲解古街上保存至今的文化历史景点,如杜甫曾经造访的守风亭遗址、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泥人刘陶瓷馆、土金堂陶瓷工艺馆等等,并拍摄成视频。视频在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公众号、铜官街社区视频号等官方网络平台播放,以党建带团建,用实际行动传播家乡灿烂的非遗文化。
2.发挥专业优势,数字赋能非遗传承
服务队12名志愿者所学专业包括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他们发挥专业优势,结合留守儿童的信息素养水平,主动设计了教案,开设了走进人工智能、少儿编程、ChatGPT体验和VR眼镜制作等信息科技课堂,引导小朋友发现铜官本地问题并利用数字科技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助力家乡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建设。
3.开展非遗传承调研,形成建设性意见
服务队深入铜官街社区、学校、青少年儿童、当地居民,开展非遗文化传承调研。线上问卷与线下走访结合,发放调查问卷共150份,全部回收,累计调研人数近160人,调查了解青少年对铜官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情况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建议以及相应的措施,对铜官非物质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三、实施成效显著
此次志愿服务项目共教授留守儿童29名,组织非遗文化传承主题研学1次、课程25节、汇报演出1场、家访29户、调研160人次。最终形成总结1篇、心得12篇、非遗传承调研报告1篇,发布新闻报道33篇(含国家级1篇、省级6篇)、拍摄短视频18个,得到铜官街道、铜官街社区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此次志愿服务项目让铜官窑非遗文化真正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人人都成为了家乡非遗文化的传承者。
四、特色与创新
一是充分挖掘铜官窑在地资源,多方联动,为留守儿童在非遗文化学习和传播活动中沉浸式体验、感悟非遗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播弘扬家乡文化。
二是在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中创新了“知-信-行”路径,强化了志愿服务育人功能,解决了传统志愿服务项目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
三是数字化赋能非遗文化传承,发挥志愿者专业优势,带领儿童发现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提出解决方案,助力家乡未来发展。
- 上一篇:辅导员杜凯:“以美育代宗教”的当代回响
- 下一篇:辅导员宁和南:网络之海,文明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