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乡间小路上的青年身影——走进奋战在湘西泸溪县脱贫攻坚一线的他与她
发布:2019-07-27来源:学工处
本网讯(通讯员 刘福)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州“南大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全县辖11个乡镇147个村(社区),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余万;有贫困村93个、贫困人口16565户65135人。近年来,该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2019年7月,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8名学生志愿者来到泸溪县海拔最高的乡镇--兴隆场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时,邂逅了几名扎根在这里开展扶贫工作的90后基层青年干部。这些基层扶贫青年干部都毕业于名牌大学,为了家乡的建设放弃了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怀揣梦想与希望来到这片大山深处拼搏,他们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深深打动了同为90后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于是,志愿者们怀着好奇与钦佩,深度采访了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兴隆场镇政府基层扶贫干部中的代表彭雪和李晓雁两位同志,了解到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彭雪近照)
彭雪,中共党员,出生于湘西州永顺县,研究生学历,201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室MOST组成员之一,湖南省委定向选调生,现在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兴隆场镇人民政府工作,担任镇扶贫专干兼武堰村驻村干部及村主任助理,主要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彭雪同志选择来到兴隆场镇做一名基层干部,与求学之路的经历息息相关。
初中时,社会爱心人士阮爱清女士曾在彭雪最艰难的求学期间给予了资助;高中时,彭雪享受了国家资助,成为中宣部在湘西设立“宏志班”中的一员,她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和研究生梦。
彭雪在研二的时候碰巧参加了湖南省第一次组织定向选调生招考的宣讲会。当时的彭雪觉得自己满怀感恩与理想,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历经层层挑战,彭雪成为兴隆场镇中的一名基层干部。
(走访偏远的自然寨了解村民需求和发展情况)
在来到兴隆场镇工作的一年中,彭雪总会想起令她印象最深刻的那一次会议。
作为一名年轻的驻村干部,彭雪第一次参加在武堰村召开的群众大会,听到村民积极为村里的发展提建议、谈想法,在村民小组会上,她看到大家各抒己见,自信地诉说着村里的发展与变化。在彭雪给村民进行培训普通话的过程中,村民主动与她用普通话互动。
彭雪说,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和谐、发展、变化中的美丽乡村。
今天的她在基层拼搏,在融入基层的过程中,她感受了干事的力量、发展的需求、前进的动力。她切实感受到农村在发展,每天都不一样。
(召开村小组会与村民互动)
在这一年中的经历中,她看到了兴隆场镇的发展,也明白了基层干部肩负的神圣职责。
最明显的变化是彭雪自己亲身体会到的,例如水的问题,从2018年10月之后,她的房里再也没停过水。
在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兴隆场镇各项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有序,稳步推进。
如何做好一名基层干部?彭雪的理解是这样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融入、把事做实,与每家每户打成一片,获取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这一年中,她通过走村寨、进农家、访群众、听民声、明诉求,了解当前当地老百姓急需解决的困难,解决好实际困难,在与乡亲们的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交流和信任。
(参加村月例会)
在谈及基层干部的工作时,彭雪的眼中总是散发着光芒。她说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这块土地上拼搏,镇上每一名脱贫干部们都在为脱贫工作而努力,大家都是为了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谋发展,做实事。
在她身上,志愿者们总能时刻感受到12个字:用心做事,真心对人,踏实干事。
(核对贫困户基础数据信息)
她从未后悔自己来到这个偏远山区做一名基层干部,或许这仅仅是第一年,可她眼中的希望却未曾减弱半分。
“不论身处何处,身兼何职,我们都要善于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价值,要坚持学习,要用心去思考、去干事、去追梦!”彭雪坚定地说。
(李晓雁近照)
李晓雁,中共党员,出生于泸溪县兴隆场镇甘田坪村,本科学历,2015年毕业于南华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考到自己的家乡----兴隆场镇政府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工作了四年有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简单的十六个字,对于一名刚毕业就来到偏远山区,并且一待就是四年的李晓雁来说,意味着一份责任,也意味着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坚守。
“选择到基层工作,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接触更多的老百姓,服务农村,建设家乡。”李晓雁这样谈到。
对于从小便生活在兴隆场镇的李晓雁来说,这里是他的根,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交通不是很方便,限制了这里的发展。李晓雁,从未停下他的脚步。
(走访农户)
在基层工作快四年了,他的心里也曾出现过波动。
由于基本工作复杂,事情多,督察考评频繁,压力特别大,偶尔会萌发去外面闯一闯的想法,当时就去和自己的领导谈了想法,镇上的领导和他讲了许多当时的现状,工作中会出现许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是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一想到乡亲们的生活现状与外面的差距,我认为我就更不能离开了。”李晓雁坚定地说。
也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也进一步坚定他要继续留下来的那一股信念。
(走访农户)
李晓雁在基层从事的具体工作有:人社站工作,主要是为老百姓办理养老保险;办公室秘书,上传下达,写材料之类的;扶贫办扶贫专干,精准扶贫日常工作。他说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用心地去把它们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兴隆场镇政府的作息时间标注了中午12点到2点为午休。但对于像李晓雁这样许许多多的基层扶贫干部来讲是没有午休的概念的。因为当地村民找到镇政府有事的时候也是这个时间,如果政府工作人员推迟到下午上班后再去处理的话,有些住的远的村民可能回到家以后就是晚上7点多了。为了让村民办完事早点回到家,李晓雁中午基本没有午休过,而是照常为村民办理事务。
(冰雪天为五保户老人送碳和棉鞋)
李晓雁用行动阐述着一名基层干部是如何守护着自己的初心,而在数不胜数的付出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次住院。
李晓雁曾有一次工作是帮助巴斗山一个贫困户杨通文搞产业,把他送到外面学习养殖业知识,2018年李晓雁骑摩托车不慎摔跤住院,在这期间,杨通文来医院看望他,他当时感觉很意外,很感动,对于李晓雁而言,帮助当地村民是一件份内的工作,而杨通文的看望令李晓雁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这也说明政府对村民的工作是对大家有帮助的,使得李晓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用心地去付出,尽心尽力为村民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进村调解矛盾纠纷)
历经四年的打拼和磨砺,在基层工作上,李晓雁也有着自己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他谈到:“基层工作最重要的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
或许正是因为他从小便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他的质朴令他在开展工作时能够用心地去和乡亲们交流沟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走进老百姓的心中。
(疏导交通,为过往车辆指引方向)
李晓雁在兴隆场镇扎根拼搏了四年,他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即便回到四年前,他说自己依旧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一份基层工作。
他把基层比喻成一个锻炼青年的大熔炉,是直接落实国家政策的一级行政机关,青年干部非常有必要通过基层工作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
什么是标杆?李晓雁的理解是:“基层干部是标杆。要努力树立良好形象,干部作风怎么样,地方百姓都是看在眼里的;要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拔高标准。”
“年轻人应该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做最高尚的事业。”李晓雁的眼中洋溢出的是一种坚定。
(走访农户)
彭雪与李晓雁同志是高学历毕业后来到这片大山深处拼搏的年轻人,他们在20多岁的年纪选择从灯火阑珊的城市来到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奔波在这片区域的各条乡间小道上,处理乡亲们的各类问题,帮助老乡脱贫致富。
青年有担当,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彭雪、李晓雁同志只是奋斗在脱贫攻坚基层的千千万万青年干部中的缩影。从求学路上转移到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就像是新时代下的“下乡知青”,青年一代的理想与担当,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七月,浇灌山花的汗水如同清泉般涌动。这群年轻的基层干部就像大山深处的泉水,用生命灌溉着这一方土地,从山涧中出发,一路向下渗透,滋润土地、一方美景。